年内新建8台核电机组 以阳光透明照进核安全
2017-3-17 7:29:43 阅读次数:1266

  2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核电项目核准建设,年内计划开工8台机组。但与此同时,核电安全问题不时牵动世界各地公众的神经,我国民众对核电产业安全问题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如何破解核电“邻避效应”成了代表委员们的热点议题。


  目前,在国内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和向国际社会承诺减排的双重压力之下,我国能源领域供给侧改革正在提速。能源供给侧改革,急需推进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提高核电及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给侧中的比例,加大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根据《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在电力调度上,核电调度顺序优先于燃煤、燃气、燃油等火电机组。那么,核电作为清洁能源有哪些优势?进一步发展可能遇到哪些问题?该何如保障核电的安全性?


  核电将是清洁能源中的主力


  今年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及,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将以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能源清洁开发利用,着力补上能源发展短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说到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不得不提中国2016年签署的《巴黎协定》。我们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虽然去年我国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总体还在上升,这不免让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有些着急。


  “核电是非化石能源中的主力能源,对兑现雾霾治理的承诺,实现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核集团董事长王寿君指出。


  非化石能源中,核电具有清洁、稳定、高效等特点。与水电、风电相比,较少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发电效率稳定;与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相比,发电规模大。从现有技术条件分析,核电作为一种可供大规模利用的能源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优势,将在推动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贺禹分析说,“核电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碳排放,没有粉尘、PM2.5等污染物排放;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与一般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85万吨,环保效应非常明显。


  而且,除了停堆换料,核电可连续满功率运行,不受风、光、水等自然条件影响,每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年发电量,相当于400万千万的风电或600万千瓦的太阳能机组发电量。


  数据显示,2016年,中核集团16台在役机组稳定运行,9台在建机组顺利推进,全年核电发电量约880亿千瓦时。截至2016年底,中核集团的核电累计发电超过6000亿千瓦时,核电这一清洁能源的减排效益突出,相当于造林约180万公顷,面积可覆盖整个北京。


  “目前,我国核电所占比例不到3%,无论是与法国核电80%的占比相比,还是与美国100多台核电机组相比,我国的比重都偏低,发展空间还很大。”王寿君介绍道。


  在推进核工业发展的速度方面,中核集团提出要持续推进新项目建设,尽快启动新项目,保持每年6台~8台新机组的开工速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近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治理雾霾下一步主攻冬季取暖污染。王寿君说:“近年来全国两会,大家都非常关注空气污染等方面的议题。这些环境问题,不能说核能都能解决,但是核能是非常关键的解决方式。而且核能能够满足地方经济需求,拉动地方发展。此外,核电发展还能带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助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所以,我们希望国家发展核电的速度能够加快一点。”


  建议设立“核科学日”


  核电是清洁能源,不仅环保而且投资带动作用强,我国必须建立强大的核工业。如今,核工业进入战略机遇期,需要增加核工业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核工业的认识。


  核电邻避效应伴随着核电发展一直存在,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有两大因素尤为突出。一方面,公众对核电不了解,存在恐惧心理。核电专业性强,涉及知识结构复杂,造成目前国内针对公众的核电科普开展困难、普及困难,公众沟通难度大,公众容易对核电产生误解,也容易信谣、传谣。另一方面,公众对企业主导的核电科普和公众沟通存在较多不信任。


  “目前核电科普宣传和公众沟通的主角和主力是核电企业,虽然企业投入大量人力和资源,但由于企业是直接利益相关方,民众对企业天然存在不信任感,难以有效化解公众的怀疑心理,导致效果有限。”贺禹说道。


  对此,王寿君建议,设立国家“核科学日”,作为中国核工业的纪念日,向全民普及核能知识,向社会公众打开核科学技术世界的窗口,让公众了解核、认识核、接受核。中国核科技工业的发展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历史。设立国家“核科学日”,可以使社会看到创新之可能,创新之可行,产生自主创新的愿望,有效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索求知的热情。


  客观理性看待核安全现状


  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核安全重于泰山。我国核电具有后发优势,固有安全性更高,特别是“十二五”以来,通过持续的安全改进、系统的自主创新、完善的安全管理,我国核电企业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以中广核为例,核电运营业绩保持在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安全指标达到领先水平。


  “我国核电站安全有保障,风险可控,核电行业对核电安全的敬畏和守护,是国家坚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基础和底气。”贺禹表示。


  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核安全问题,需要的是更多的人提高对核电事故的认识。对此问题,王寿君用了非常形象的比喻。


  王寿君说,好比100年前和100年后的奔驰汽车,如果这“老爷车”发生事故了,大家就说,现在的汽车太危险了,不能开汽车了, 这是不合常理的。对于核电也是一样。我国的核电站与早期的切尔诺贝利、福岛核电站的堆型不同,采用更加安全、成熟的压水堆。


  贺禹介绍,与沸水堆相比,压水堆在设计上更保守、更安全、增加了二回路配置,实现了对堆内放射性有效隔离,并为反应堆冷却和降压提供了有效冷源,安全壳空间比沸水堆大10倍多,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对放射性物质进行完全包容与屏蔽。


  此外值得强调的是,国家核安全局作为我国的核安全监管机构,有效地对核电进行从设计、建造、运行到退役全过程、全方位的在线监管。


  201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我国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进行了综合跟踪评估,认为我国的核安全监管是有效、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