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星空不断“消失” 光污染治理势在必行 |
2016-7-16 8:17:54 阅读次数:804 |
全球已有2/3的城市看不到星座和银河,许多天文台已不能使用,许多动物生存遭遇影响……究其原因,竟然是由于人工白昼等光污染的蔓延。如何拯救逐渐“消失”的星空和生物,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律,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的话语依旧振聋发聩,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满天星斗的景象早已难觅踪影。 据统计,由于人工白昼等光污染的蔓延,现在全球已有2/3的城市看不到星座和银河;许多曾经的天文台已不能使用或者受到威胁;许多动物由于昼夜不分,使其活动能力、辨位能力、竞争能力、交流能力及心理皆受到影响…… 如何拯救逐渐“消失”的星空和生物,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绿发会”)召开的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新闻发布会上消息显示,中国首批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试点——阿里暗夜保护区和那曲暗夜公园已在6月落户西藏自治区。 暗夜星空保护地试点落户阿里和那曲 近百年来,由于过度使用照明而导致光污染蔓延,全球2/3的城市已经看不到银河和主要的星座,人与生物圈的夜间环境受到侵蚀,天文科学观测受到干扰。近年来,这种状况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国生物性多样性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星空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星空会”)负责人王晓华表示:“光污染使我们失去了自然的黑夜,干扰生物周期和天文观测。如何应对光污染的威胁、保护星空资源和遗产,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事实上,暗夜保护在中国乃至世界都算新兴事物。 1988年,在一些专家的倡议下,“防治光污染与夜间环境保护”被国际社会所认识和关注,致力于星空保护的国际组织——国际暗夜协会应运而生,呼吁通过加强规划管理,合理布置光源,防范光污染,让人们找到可以享受星空的地方。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国际暗夜协会先后在美国、非洲、欧洲、大洋洲认证了66个暗夜保护地,但在亚洲,这类认证保护地尚属空白。 本次在阿里、那曲建立保护地实现了中国国际暗夜保护地零的突破,并有望获得亚洲首个国际认证。 王晓华介绍说,中国首批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试点已分别于落户阿里、那曲地区。未来两地将分别建立阿里暗夜保护区和那曲暗夜公园,开展星空资源保护和天文观测,同时打造集“科研、环保、科普”为一体的星空文化产业。 据介绍,在暗夜保护地试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将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划、改造和管理,比如规定禁止使用大功率强光源,在保护区内不应有向上投射的灯光,采用全遮挡的照明设施,相关色温不能超过4000k,防止和控制光污染。同时,配套建设星空体验区、望远镜观测区和旅客服务区等基础设施,推动当地星空文化产业发展。 问及为何首批选址在西藏?王晓华指出,西藏在暗夜保护方面拥有优势资源。“这里人口少、照明少;海拔高,降水极少;星空资源非常丰富,具备建设暗夜保护地的先天自然条件。”以阿里为例,晴天率达80%以上,大气通透度0.1以下,大气稳定,视宁度优于0.8,拥有优异的夜空质量。 事实上,经过10多年的选址,新的世界顶级天文台———国家天文台阿里观测站就落户此地。 正如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房灵敏所说,阿里和那曲暗夜星空项目,将为天文战略选址和自然生态区提供夜间环境保护,为当地开辟新型的星空文化产业,并将为国内的暗夜星空事业提供示范和导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创新价值。 暗夜保护不是让城市都“暗”下去 暗夜保护是让城市不再发展夜景,减少灯光么?面对种种疑问,绿发会法律部主任王文勇表示,“暗夜星空保护,并不是说号召城市舍弃灯光的使用”。他指出,人造光源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暗夜保护与此并不矛盾。“我们提倡的是节制自己的欲望,去掉过度的使用。比如减少使用那些故意往上空照的灯光。” 王晓华也指出,暗夜保护的目标地也并不是城市,而是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通过推广科学合理的照明,将灯光的使用控制好,让“光污染”不再蔓延,“让人们走出城市后能找到观察星空的地方。” 在为此次项目落地感到欣喜的同时,中国星空会的专家们也觉得庆幸。“如今,阿里地区的星空保护也迫在眉睫。如果继续走过去的老路,阿里等地区也会成为‘兴隆’第二。”王晓华说。 这个“兴隆”是指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建立的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曾经一直是国家主要的光学观测基地。但60年过去,随着城市的发展,当地光污染增长迅速,观测能力降低,已经严重影响到科学研究,兴隆观测站的意义已大为减弱。 在阿里地区政府所在地狮泉河镇,“人口集聚,灯红酒绿,颇为繁华。”绿发会的专家在选址时大为惊讶。“几年前,这里还是荒凉、闭塞的小镇。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态势,不提前规划,对灯光加以管理,这里也会重蹈兴隆的覆辙。”王文勇说。 空气质量也是建立暗夜星空保护地的重要因素之一。王晓华介绍说,目前,中国星空会正在参照国际标准、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中国暗夜地方的建设与评定标准和认证管理办法,未来将按照相关标准指导暗夜保护地的各项工作;同时,向国际暗夜协会提交申请,获得国际认证。 城市夜间灯光够用就好 我国一直处在光污染环境立法的空白点。某些省市的条例、规定中虽然明文规定了光污染,但都只是原则性规定,也无相应的罚则,不成体系。 目前,光污染和暗夜保护对我国政府和大众来说还相对陌生,一些地方为了城市夜景盲目铺设灯光,政府的引导宣传力度也不够。再加上光污染是一个不易测量的东西,危害较隐蔽,很少有人认识到光污染的危害,因此,国家应制定与光污染有关的技术规范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政府部门、NGO、志愿者有责任和义务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通过宣传单、标语、文章、宣传栏等大力普及光污染基本知识,提高公众对光污染危害性的认识,积极行动起来,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尽量关掉不必要的光源,倡导城市夜间灯光“够用就好,适度照明”,呼吁公众自愿参与“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等。 要减少光污染这种新污染的危害,关键在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合理布置光源,加强对广告灯和霓虹灯的管理,禁止使用大功率强光源,控制使用大功率民用激光装置,限制使用反射系数较大的材料等措施势在必行。作为公众,一方面切勿在光污染地带长时间滞留,若光线太强,房间可安装百叶窗或双层窗帘,根据光线强弱作相应调节;另一方面应全民动手,在建筑群周围栽树种花,以改善和调节采光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