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市场冰火两重天 国际化进程促破茧成蝶 |
2016-5-30 11:53:27 阅读次数:763 |
这厢热度不断攀升,创下世界纪录;那厢“弃风限电”日益加剧,又带来不少挑战。我国风电市场的发展现状可谓“冰火两重天”。不过随着“一带一路”的开辟,风电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都将为风电的长足发展带来曙光。 近日,全球风能理事会推出《2015全球风电发展报告》指出,在经济增速放缓和需求增长减弱的背景下,中国风电产业新增装机量依然创下3080万千瓦纪录,贡献了近一半的全球新增装机量,成为推动全球风电装机量增长的主引擎。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成为推动全球风电增长的主要动力。 截至3月底,我国累计并网风电容量达到1.34亿千瓦,“十三五”末风电规划目标装机量在2.5亿千瓦左右。在庞大的存量市场和可预见的增量市场基础上,风电后市场的商机已经显现。 在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风电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风电产业在过去五年获得了长足发展: 一是培养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风电市场。在提前完成“十二五”并网装机目标的同时,为全球风电开发利用成本的下降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培养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设备制造企业。2015年底全球前15位整机企业中有8家是中国品牌,一些零部件企业的产品销量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三是初步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一些企业不但掌握了多兆瓦级风电机组技术,还利用IT技术将“互联网 风能”应用在从风电场设计到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四是成功实施国际化战略。风电设备出口连年增长,2015年累计出口风电整机937台,总容量已达1761.25兆瓦。五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处处体现出服务化的特征。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如是说,虽然我国风电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硕果累累,但弃风限电、补贴资金不足和发放不及时、市场不够公平开放等问题,仍使未来五年的产业发展充满挑战。 资料显示,2015年上半年开始,全国弃风限电形势又出现明显反弹,上半年风电弃风电量1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1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2%,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局部地区更为严重,吉林、甘肃、新疆、黑龙江、内蒙古、辽宁等6个风电大省限电比例超过或接近20%,其中吉林省高达43%。 总体而言,我国风电弃风限电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风电发展规划不完善,电源与电网规划脱节,风电规划与火电、水电等其他电源规划脱节。第二,风电布局不均衡,消纳问题突出。第三,风电审批权下放,地方政府规划监管能力不一。第四,电力管理存在突出矛盾,保障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相关法律难以全面落实。 关于解决弃风限电问题,几点思考值得深思:一、通过运用风火替代交易、探索风电供热和制氢,以及建设智能电网等手段,进一步拓宽渠道,缓解消纳问题。二、严格控制限电严重地区风电项目核准和建设,调整风电电价政策,放缓风电开发节奏,为存量项目留出消纳空间。三、加强风电发展规划管理,科学有序地进行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四、切实转变发展思路,让风电“集中规模化开发”与“分散式开发”并举,鼓励风电就地消纳。五、积极推进风电系统辅助服务的市场化。风电要想发展,必须解决调峰问题。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建立公平竞争的电力市场和调度机制,才是解决弃风限电的根本之策。 此外,风电国际化新城的加快,也为破解风电难题及长远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一方面,新兴市场崛起是中国风电产业“走出去”的契机,这些地区电力需求旺盛,风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我国风电企业目前在新兴地区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发展空间还很大;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的低迷及竞争激烈,借助“一带一路”的战略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风电设备制造商走出去,采用各种形式有效提升风电企业在技术、营销、制造、运维服务等方面的国际化经营水平,有利于提升我国风电产品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海外市场占有率。 |